公共建筑

发布时间:

2023/07/03 21:12

● 健全既有公共建筑绿色化改造管理机制,增加既有公共建筑实施水资源利用、室内外环境优化、可再生能源应用等绿色化改造技术措施,推进既有公共建筑由节能改造向绿色化改造转变;

加快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,和期间累计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8000万平方米以上,其中平均节能率15%及以上的建筑面积达到600万平方米。持续推进国家公共建筑能效提升重点城市建设,不断提升既有公共建筑能效水平。深入开展公共建筑能效对标达标和能源审计,建立公共建筑运行能耗和碳排放限额管理制度。

、2022年印发的提出,到2025年,我国城镇新建建筑将执行绿色建筑标准,星级绿色建筑占比达到30%以上,新建投资公益性公共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全部达到一星级以上。

随着双碳战略的不断推进,建筑节能减碳刻不容缓。其中,公共建筑的碳排放问题,一直以来都是碳减排的主要对象之一。建筑能耗已经成为除工业以外的第二大能源消耗主体,特别是大型公共建筑如医院、学校、酒店、商场、购物中心等人员密集场所,每年的水电气和空调能耗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。公共建筑是指供人们进行各种公共活动的建筑。一般包括办公建筑、商业建筑、旅游建筑、科教文卫建筑、通信建筑、交通运输类建筑等。

通俗来说,我国目前既有建筑分为两类,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,近年来的老旧小区改造正是其中一部分,其重点集中在保温节能,加装电梯、抗震加固以及公共区域的环境治理,而对于公共建筑来说,其改造的方向更多,且面更广。

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是系统性的工程,其中推动公共建筑能效提升,建立节能信息监管平台,完善能耗监测系统建设有助于绿色低碳社区建设,提高绿色低碳建筑水平,以能耗监测数据为依托,建立起完善的节能监管体系。

推进建筑、交通等重点领域节能。研究制定建立健全本市公共建筑能效评估办法和制度的方案,推进公共建筑能效评估。继续推进公共建筑能耗限额管理。研究制定公共场所室内温度标准导则,组织专业机构在冬季采暖、夏季制冷等用能高峰期对公共场所室内温度进行调查,完善公共建筑室内温控机制,引导公共建筑合理控制室内温度。

查看更多...

免责声明:内容转发自互联网,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,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果您发现本网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,请转至联系我们进行举报,并提供相关证据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。